史可谈夜间经济:让夜间经济照亮城市夜空
当夜晚降临、华灯初上,观夜景、看演出、品美食、享购物成为许多人的选择。随着“夜生活”的兴盛,夜间消费快速增长,夜间经济日渐繁荣,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经济现象和创业“风口”。2018年12月19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促进形成国内强大市场”。国务院办公厅曾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要求发展假日和夜间经济;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要求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那么,应如何进一步激活夜间经济潜能、满足市民对夜间消费的升级需求?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江西省委会主委、江西省科协主席史可。
本刊:您对夜间经济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研,今年两会上也提交了《完善市场环境,激发夜间经济新动能》的提案。在您看来,夜间经济何以重要?
史可:夜间经济是由政府主导, 通过精心策划将城市夜晚点亮, 体现城市文化的同时促进消费,从而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主要包括购物、餐饮、文化、休闲、娱乐、健身、旅游等第三服务业。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民众消费格局的转变,“夜间经济”因可以延长经济活动时间、提高设施使用率、激发文化创造、增加社会就业、延长游客滞留时间、提高消费水平、带动区域发展,现已成为城市经济的新蓝海提振夜间经济、繁荣夜间消费,成为许多城市的共同选择。2019年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成都、西安等一线城市纷纷出台相关推进举措,线上线下业态联手参与,积极促进夜间经济持续走红。但作为新兴市场,在实际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市场环境亟待进一步完善。
本刊:的确,夜间经济并不等同于传统夜市,而是一种消费经济的转型升级、城市生活的美好体现。“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这句歌词描绘的可能就是夜间经济的模样。您认为当前夜间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史可: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问题。
夜间经济发展与文化元素融合度不高。当前大部分城市发展夜间经济局限于夜景灯光打造,忽视了文化这一重要内核,也忽视夜景营造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以及对地方优势资源的整合作用。如江西省在历史上每一个重要时间节点,都有自己独特品牌,这些都可以成为打造江西特色“夜游经济”的重要元素和消费IP。但当前南昌市秋水广场音乐喷泉作为重要夜景之一,与“绿色、红色、古色、金色”的江西特色文化元素融合度不高,游客粘性不强。
夜间经济发展业态同质化,产品供给亟待丰富。“夜经济”的发展是餐饮、文化演出、休闲娱乐等多业态共同发展的过程,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夜间经济产品仅局限于餐饮、购物、游船、灯光秀,而缺乏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展示、康养休闲、体育竞技之类的产品,业态同质化严重。
夜间经济市场环境受到制约。首先,夜间经济主要以上班族为消费主体。上班族要保证白天工作的正常时间和充沛精力,势必使夜间消费的时间、空间有限。其次,夜间经济的繁荣应有与之相配套的便利交通,但由于夜间消费市场多在闹市区,仍存在居民外出交通不便的状况。最后,缺乏合理设施与服务配套也成为夜间经济发展瓶颈。目前很多城市由于缺乏夜间的城市基础设施保障,使得夜间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并发交通拥挤、噪声污染、灯光污染、扰民等问题,导致夜间经济遭遇发展瓶颈。
本刊:对此您有什么意见建议?
史可:必须完善市场环境,激发夜间经济新动能,让夜间经济发展的基础更牢、动力更足、成效更佳。
营造氛围,培养地方特色的夜生活文化。发展夜间经济是一场生活方式变革与文化创新。应以活化城市文化为出发点,积极挖掘地方夜生活文化传统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酒文化、灯文化、歌舞文化、竞技文化、养生文化等,扶持夜生活文化传统传承人,培养夜生活文化创意人才,吸引夜生活文化经纪人,塑造地方独特的夜生活文化品质,推动夜间消费平民化,形成共同发展、人人参与夜经济的浓厚氛围。
创新驱动,打造地方特色夜游产品体系。一是以“自然景观+灯光艺术+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夜景。加快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塑造浸入式文化体验空间,提升夜间经济活动的科技含量与文化内涵。依托当地自然文化景观和人文文化传承,辅以AR/VR技术,为游客打造多角度的场景化环境,让游客在旅游体验过程中获得多维度的沉浸式体验空间。二是引进和打造一系列沉浸式话剧、音乐剧等夜间文化艺术项目,利用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等文体娱乐场所策划并开展丰富多彩、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夜文化活动,让游客和市民充分感受夜生活的浪漫与精彩。
科学规划,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夜间经济商圈。发展夜经济可以以成熟的商圈做载体,通过前瞻性地规划、特色业态引导、重点品牌引进等进行商业业态、功能和环境调整,集中打造规模化、业态丰富、体验感强的夜间商业中心,逐步形成区域影响力和认同感。一是鼓励重点街区及商场、超市、便利店延长营业时间,积极促进夜间产品多元化,发展“夜间经济区”。二是在城市老城区、历史街区或者居民较少的独立区域,配备夜间设施完备,引入歌剧院、剧院、博物馆、美术馆、商业性画廊、电影院、酒吧、餐馆等业态,形成较为独立的商业生态。三是在河流、湖滨、海滨、运河开发水秀、主题光影秀、声光电大型演出等夜游项目,丰富文化、体育、竞技、表演、康养之类的产品,形成夜间经济集群。
加强管理,优化夜间消费环境。一是制定鼓励夜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出台支持夜经济发展的交通保障措施,提供夜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 降低夜生活消费费用和企业运营成本,营造夜间消费的广阔时空,支持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工商、技术监督等执法部门的市场规范力度,创造安全舒适的夜间休闲娱乐消费环境;加强路、电、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和文化、体育、娱乐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优化夜间消费环境。三是要加强业务许可,控制夜间酒类供应与声光电使用时间,倡导文明饮酒行为,合理布局分区,建立居民、游客、政府共管机制,创建包容、多元、和谐的夜间经济环境。(本刊记者 李香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