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东太:筹建国家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
本刊记者 廖九阳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许多人注意到,在抗击疫情一线有活跃着一些特殊的“逆行者”——智能机器人。这些机器“战士”快速准确分拣发送物资,穿梭往来于隔离病区,配送药品、器械、耗材;辅助患者自主进食、康复疗养……大幅减少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时间,大大降低了病毒传播风险,为战“疫”增添了力量。
“不是每一种机器人都叫智能机器人”。一般机器人只具有普通编程能力和操作功能,智能机器人之所以叫智能机器人,是因为它有相当发达的“大脑”——中央处理器,这种计算机跟操作它的人有直接的联系,可以进行按目的安排的动作。正因为这样,这种机器人才能在抗击疫情中大显身手,尽管它们的外表可能有所不同。
“人工智能已然成为全球各大经济体的竞争高地。为了不断增不断推进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以及转化应用,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壮大,打造具有创新硬实力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产业集群意义重大。” 全国政协委员、沈阳市政协主席韩东太,长期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应用。他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目前世界各国,“机器换人”已成制造业转型升级主流趋势;不仅如此,智能机器人还广泛应用于教育、金融、医疗、交通、安防、电力等诸多领域,因此,应不断推进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以及转化应用,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走向发展壮大。
全国两会期间,韩东太通过提案建议,在沈阳筹建国家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沈阳是中国机器人的发源地,经历了四十余年漫长的辛勤耕耘,在机器人领域形成了雄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优势。”
韩东太用三个“有利于”,概括了国家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沈阳的意义:有利于发挥沈阳在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发展优势,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构建和完善国家机器人产业技术体系;有利于实现机器人技术从‘模仿式进步’‘探索式突破’向‘颠覆性创新’的重大转变,完成由跟跑、并跑向领跑跨越的重要突破;有利于沈阳利用机器人技术优势推动装备制造业优化升级,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助力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韩东太告诉记者,2017年以来,沈阳市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将其作为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沈阳市投入10亿元以上,与中科院、辽宁省政府共建中科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国科大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学院等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攻关。同时,在浑南区规划了637亩用地建设沈阳机器人未来城,市财政专项资金每年投入3亿元,连续5年支持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和集聚发展,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融合的机器人产业创新生态圈正在形成。已在机器人行业攻克关键技术1000余项,产品占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超过20%,2019年实现产值115亿元。
2018年1月,科技部等九部委出台《振兴东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支持东北创建国家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赋予了东北地区建设国家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的机遇和使命;2020年3月,科技部印发《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进一步明确了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布局的顶层设计任务……
“沈阳市研究制定了《国家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筹建方案》,已具备申报国家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的条件。”韩东太表示,万事俱备,只待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