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光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
2019年,国家出台《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35年,体育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随后,国家又出台了《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专门针对体育产业要素保障,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行动等方面做出全面系统部署,彰显出国家层面对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视和决心。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扩大体育消费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支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的重要依托。据了解,当前,体育产业占全球GDP的比重约为1.8%,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占比普遍较高,美国更是高达2.85%,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等国家的体育产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汽车制造业,其支柱地位和增长潜力可见一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产业占比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总规模2.66万亿元,GDP占比1.1%,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体育消费具有巨大潜力可挖。
造成体育消费不足的原因有:一是需求不足,百姓经济收入和对体育健身的需求还不匹配,从追求物质生活到健康生活再到品质生活的理念还有待引导。二是体育产品供给不够丰富,除了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外,冰雪运动、极限运动、户外运动等新兴项目普及程度不高。三是市场主体发展还不够充分,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参与度不高。四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尚未形成具有规模的产业集成效应,产业链配套发展不足。
为此建议:
一是加快完善产业体系。从体育产业布局的协调性与互补性出发,以体育竞赛表演业为突破口,从国家层面布局,引进一批成熟的体育竞技、体育表演品牌,结合国内消费习惯,做好本土化转化的同时,根据各地区不同自然资源禀赋、群众体育基础,打造一批精品体育赛事,形成具有规模的产业集群,带动体育周边产业发展,拉动体育消费,形成区域体育产业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二是不断壮大市场主体。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鼓励民营企业、民营资本深度参与体育产业发展,培育一批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龙头骨干市场主体,支持中小微企业在体育领域创新,发展特色产品、经营和服务。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开拓新业务,增加中小微体育企业的信贷品种,支持体育行业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上市融资,或通过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融资。
三是持续推动融合发展。推动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与“新基建”项目建设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加快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体育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体育产业生产方式、服务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在促进体育与旅游、康养、科技、教育、文化、农业、金融等业态融合发展中提供更多便利化政策保障。充分发挥国务院全民健身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作用,打通行业间、部门间隔阂,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格局。
四是加大场馆补贴力度。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返还比例,给地方政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资金支持。从中央财政中拿出专门资金,对各省特别是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新建体育场馆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给予一定的补贴,为场馆经营、维护和利用提供坚强支撑,更好发挥体育设施在公益性群众体育健身服务中的基础地位。
五是积极培育消费习惯。加大对健康生活、品质生活的宣传引导,让热爱体育、参与体育成为品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职业化竞技项目引导,利用体育明星带动作用,发挥“粉丝经济”动能,培养规模更大的体育赛事重视受众。通过体育赛事门票惠民补贴,降低观赛门槛,扩大赛事受众,挖掘消费潜力。组织筹划一批规模适度、组织便利、参与度高的小型化赛事,让竞技体育走向群众,贴近群众。培育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鼓励通过参加俱乐部训练培训提升运动能力和水平的同时,带动家庭体育消费。
(作者:方光华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副省长、省工商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