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理:加快我国防灾救灾体系建设
防灾救灾体系建设,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与关注的重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出发,在加强防灾救灾体系建设中,除了《突发事件应对法》这一基本应急法,相继制订并出台了30余部法律法规,预防和监控体系有了强大的司法支持与制度保障,为我国防灾救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以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而言,幸亏我们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比较完备的救灾抗灾体系,才使整个战役按照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全国一盘棋的协作精神,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
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的防灾抗灾救灾体系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一是对灾荒史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不够和与实际脱钩的问题。有些科研成果只停留在论文和刊物上,缺乏实践,学术界存在着重成果发表、轻成果应用的问题。灾害的产生虽然是由自然条件造成的,但形成灾荒的基本因素,却是与生产技术水平、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以及国家的经济实力、政府职能的履行情况与管理水平有着更为紧密的关系。如今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具备了抗拒各种灾害的能力。我们要认真研究和总结我国抗灾救灾的历史和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救灾机制,打赢所有可能随时出现的天灾人祸。
二是缺乏“居安思危”的思想准备,抗灾思想建设的基础被大大削弱。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在条件比较艰苦的环境下,人们往往不敢掉以轻心,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环境的改善,特别是随着各级领导干部的逐步年轻化和新一代社会成员“福窝窝里生、蜜罐罐里长”现实,人们的抗灾意识呈下降趋势。人员更新了,科技水平提高了,设备先进了,但绝不是意味着一些常识性的救灾知识可以弃之不用,许多传统的救灾办法,在灾难来临之初,“风起于青萍之末”的关键时刻,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1996年8月,黄河流域闹水灾的时候,我正在一个县里工作,面对洪水暴涨、大河面临决堤的险情,正是几位退下去的老同志,用“挂流”“削坡”“打桩”等手段,帮助我们战胜了险情,赢得了胜利。
为此,我呼吁,国家应在已有基础上,加快完善防灾体系的建设。一是树立以红色基因传承为基础的思想观念,把人的思想统一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来,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各级干部的自觉行动,让“我为人人”成为人民群众自觉的道德操守。二是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针对目前干部队伍普遍“一刀切”的情况,汲取 “老中青三结合”经验,让一部分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树立相关机构的担当意识,使其肩上有责任,警钟随时鸣,灾前有预测,吹哨不误时。三是全民进行抗灾防灾教育,让大家在分享胜利成果的同时,牢固树立居安思危的思想,让防灾救灾抗灾成为公民爱国的重要内容。四是加大科研投入和理论储备,搭建研究系统与实际工作系统相互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让沉睡的科研成果变成活的生产力。五是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教材中适当增加应对灾害的内容。六是逐步建成由政府、个人、民间等参与的网络式救灾机制,让“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和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作者:王树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