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理论|人物|文化|健康|图片库
专题

重视产业扶贫“卡脖子”问题

2020-06-24 09:34:18 来源:人民政协报 我有话说
0

  特邀委员记者 磨长英

  今年5月,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这是乡亲们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也让大家日子越过越红火的美好愿景更加明晰。

  不过,需要正视的是,脱贫不代表就可以一劳永逸不返贫,因为很多扶贫产业的发展还面临“卡脖子”问题。比如,农村贫困地区因为自然生态脆弱,山高路远交通不便,还面临着物流贵、设施落后、乡村旅游“最后一公里”及生鲜农产品缺乏冷链物流体系支撑等难题。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十二次会议上,我代表全国工商联作了题为《发挥民营企业在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中的独特作用》的大会发言,同时,我也参加了第三专题第2小组的现场讨论,主题为“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我注意到,常委们在互动交流中的共识是,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在这方面,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认为,无论是发挥民营企业作用,还是巩固脱贫成果,都要高度重视解决产业扶贫“卡脖子”问题,持续发力推动乡村振兴。

  这首先需要各地脱贫摘帽后,要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保持产业政策稳定性。比如,小额贷款之类的政策,建议保持三至五年,让市场主体活下去;脱贫后,种养殖补贴、招工补贴会降低、减少甚至取消,建议在产业完全稳固之前,这些政策应当继续执行。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对扶贫产业既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防止政策“断崖”。

  关于“卡脖子”问题,其实都是产业链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对此,建议国家从新基建计划中拿出专项资金解决地头冷链问题,至少在乡一级建一个冷库,对市场主体购置冷链设施如冷链车给予补贴;从今年的特别国债拿出一部分来建设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打通乡村旅游“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增强乡村旅游投资者的信心;根据贫困地区山高路远的实际,建议当地政府按照一定标准给予物流企业补贴,对用于购置物流车辆的贷款给予贴息,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出去。此外,还要为贫困地区农业产业提供公益性的科技指导和市场服务,系统打造区域品牌,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希望我们在迎接胜利的同时,未雨绸缪,持续发力,让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广西壮族自治区工商联主席)

[责任编辑:丛芳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