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院长吴凡: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应急机制和科技储备
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推动关口进一步前移,建议:
一、整合资源,健全监测预警技术体系。构建涵盖“病例—症状—环境(生态、人文、社会)”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技术体系,探索建立多部门资源共享机制、协同推进机制、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汇集卫生健康、气象、环境、农林、公安、学校、交通、海关等部门数据,形成疾病症候群、人类行为、动物宿主等流行病学监测平台,识别早期征兆,真正实现对重大传染病的预测预警。
二、注重平时,突出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应急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健全应急决策机制、处置联动机制、动态风险评估机制。结合事件特性和发展趋势,明确决策主体和决策程序,以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解决“谁拍板”的问题。明确不同突发事件的牵头部门和协同部门,统一调度资源、分配任务,高效协同处置事件,解决“听谁的”的问题。对变化快、情形复杂或持续时间长的事件进行动态分析,全方位评估趋势及各类风险,做到科学精准,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三、科技赋能,做好应急攻关的制度安排。平时着重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系统性建设,打造集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专业人才培养、公共政策研究于一体的“全链式”科研平台,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试剂研发、药物研发、疫苗研发及公共卫生应用等形成创新链,打通技术链,融合产业链,做好人才和技术的战略储备。通过制度安排,应急时可将各类科技创新主体集合攻关,短时间内实现重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