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委员履职服务平台 助力协商互动走深走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健全协商民主机制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要“不断拓展协商方式和平台。这是提高协商民主质量的重要基础”。广州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力打造委员服务中心这一履职服务综合平台,助力协商互动走深走实,推动协商民主高质量发展,努力把人民政协建设成为委员之家、民主之家、团结之家。
一、创建委员服务中心是丰富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平台的积极探索
一是有利于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专门协商机构要有专门协商机构的样子,而完善的政协协商实践平台是重要体现之一。建设委员服务中心,是拓展政协协商方式和平台的新尝试,有助于强化对委员的综合服务保障,也是对进一步改进人民政协履职工作方法、提高协商能力、提升协商实效的实践探索。
二是有利于健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机制。建设委员服务中心,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提供了制度化常态化的平台,密切了委员与界别群众的沟通和联系,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在人民政协的生动实践,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更好发挥人民政协的“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
三是有利于强化委员责任担当。依托委员服务中心,以推动政协高质量履职为着力点,建立覆盖全体委员的联系服务网络,形成履职评价体系、委员作用体系、智库协同体系和议政平台体系,能够创造良好条件,进一步强化委员的使命感责任感,促进提高委员履职能力,推动委员自觉投身国家治理第一线,切实开展凝心聚力、决策咨询、协商民主等履职实践。
二、委员服务中心为政协委员履职尽责提供了宽广舞台
(一)坚持以读书学习为牵引,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政协协商履职的过程,也是实现党的领导的过程,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一是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组织委员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深入界别、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开展走访联系活动,2023年组织协调263名委员走进基层社区开展政策宣讲。二是开展“书香政协”活动。在委员服务中心深入开展“学思建言、书香政协”读书活动,注重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融入读书活动全过程。围绕年度协商议题,设立委员读书群组,线上线下开展读书交流等活动,助力委员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履职能力。三是广泛推广政协读书理念。倡导从兴趣出发、同实际结合、为履职服务的读书理念,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鼓励委员把阅读成果转化与社会溢出效应结合起来,立足委员读书“内循环”,打通社会“外循环”,影响和带动更多群众多读书。
(二)注重协商方式的整合,提高履职资源利用效率。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通过丰富多样的协商方式,组织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参与协商,推动实现广泛有效的人民民主。广州市政协通过委员服务中心协调各方参与和合作,通过整合协商方式,提高政协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协商实效。纵向上,加强与全国、省、区政协的联系,围绕有关区域发展重点工作等议题协商议政;横向上,加强与党派团体、政府部门和市民群众的联系,做到视角互补、意见互融、提办互促,真正实现广聚智慧力量、提高协商质效、共促实践发展。
(三)加强履职信息交汇,扩大协商活动参与面。委员服务中心不仅为委员履职提供活动空间和设施硬件,更重要的是为委员履职提供信息沟通、共享、互鉴的平台,推动有关各方广泛参与。一是设立“委员之家”网上平台。在“穗协通”APP设立专栏,为委员与委员、委员与专委会创建全时段网络互动交流平台,促进委员敞开心扉、坦诚交流、畅所欲言。二是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以信息化为支撑,探索政协协商同基层协商协同配合的新形式,搭建“百姓提案”征集平台,拓宽线上线下两个渠道,形成群众署名、群众互动、奖励激励、常态联络和上下联动等机制,把“百姓提案”的提办过程变成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三是开展在线咨询互动。委员依托新媒体和移动信息工具,立足本职岗位,结合自身专业专长和资源优势,面向各界群众,开展面对面网上交流、网络问卷调查、网上民意征询等,为群众解疑释惑,吸收群众好的观点看法和意见建议并做好转化落实工作。
(四)加强委员履职服务管理,强化委员责任担当。一是反映履职亮点成果。集中展示广州市政协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打造的“万里长征图”、“粤剧红船”、穗港澳联谊联动、广州政协大讲堂等履职成果,详细生动反映委员履职的出勤率、出产率和出彩率,展示委员为民履职的敬业精神、专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激发委员履职自豪感。二是完善委员履职档案。在委员服务中心建立委员工作室履职“云菜单”,委员履职后自动生成“云日志”,记入委员电子档案,对委员履职档案实施动态化管理。每年度向市政协常委会作一次委员履职情况统计报告,并作为向全国、省政协进行推送报道、评选优秀委员及换届时推荐委员连任的重要依据。三是强化作风纪律建设。在保障委员合法权益、鼓励其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的同时,及时提醒不作为、慢作为的委员,开出负面清单,责成委员所在专委会对有关委员进行谈话提醒。对严重违反政协章程或相关法律法规的委员,配合党委有关部门给予警告或撤销委员资格处分。
三、委员服务中心在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中的几点启示
人民政协协商平台的创新发展和完善,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生动实践,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我们要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把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更加充分发挥出来。广州市政协通过建好用好委员服务中心这一创新平台,在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方面取得了一点成效,并得到如下启示。
(一)要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凝聚共识。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人民政协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担负起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一是要把握履职中心环节。委员服务中心打造的是一个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大平台,通过网络议政、联谊交往等多种形式,持续坚定“一致性”圆心,不断拉长“多样性”半径,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二是要发挥凝聚共识支点功能。委员工作室(联络站)已成为凝聚共识工作的网格化布点,要进一步研究如何让委员工作室更好成为学习交流的园地、联系群众的桥梁、社情民意的窗口、协商议政的平台、凝聚共识的载体。三是要把握凝聚共识的重要对象。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组织的显著特点。做好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要牢牢把握界别特色、紧紧抓住界别群众,提高收集分析研判界别群众利益诉求与意见建议的能力。要组织委员利用视察、调研等渠道,特别是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把界别群众中分散的、零碎的利益诉求和意见建议系统化,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实现对社情民意的科学研判,准确掌握界别群众的思想动态,以更好发挥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要在推进协商民主全面发展中健全协商工作机制。全面发展协商民主,需要为各方面群众有序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提供制度化平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协商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人民政协在拓展协商平台时,既要立足政协性质定位,也要不断健全促进平台有效运行的工作机制,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扩大平台的社会影响,推动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政协协商。一是要加强政协与党委政府工作的有效衔接。在坚持党对人民政协全面领导的同时,健全知情明政制度,邀请党政有关部门同志参加政协会议,通报工作、介绍情况。加强与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促进人民群众合理意见建议及时转化。注重完善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加强跟踪落实,推动协商成果有效转化。二是要健全协商工作机制。要健全各方接受认可、操作简便有效、符合地方实际的协商工作机制,明确协商什么、同谁协商、怎样协商、协商成果如何转化运用等,促进形成符合实际需要的有效管用的制度化协商平台。三是要不断扩大政协协商的社会影响。健全政协“报刊微网”传播机制,形成平台化的媒体矩阵,扩大政协协商和协商品牌的影响力。动员界别群众关注政协协商,拓宽各社会阶层、各利益群体参与政协协商的渠道。
(三)要在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中发挥好委员作用。建好协商平台,是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强化委员服务管理的重要抓手,有利于为委员履职赋能,推动委员以模范行动践行初心使命、更好发挥作用。一是要助力委员发挥好在本职工作中的带头作用。本职工作是委员履职的“富矿”,是委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资源所在。人民政协要支持委员在本职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比如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论证调研、提出对策建议,努力成为破解行业领域难题的“急先锋”。二是要激励委员发挥好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着实发挥委员服务中心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依托“互联网+政协云”,在委员联络、沟通,履职统计、信息公布、成果反馈等方面强化委员服务管理,完善委员履职管理体系,为开展委员履职量化评价提供信息化支撑。及时在平台汇集分析和展示委员履职经验和成果,激励带动全体委员锤炼履职本领、做好委员作业。三是要引导委员发挥好在界别群众中的代表作用。要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落实界别召集人制度、界别工作制度,促使委员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切实了解群众急难愁盼,以界别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互动交流,做界别群众的贴心人。要围绕界别工作要求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目标、职责等,深化和拓展协商平台功能,以为委员参与界别协商、更好联系界别群众等创造条件。要创新委员履职宣传,运用鲜活、生动的形式向各界群众宣传好委员履职成果,让各界群众感到委员是其利益的维护者、委员履职有效管用。
(作者:广州市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