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 要闻

发挥统一战线政治作用 谱写团结奋斗时代新篇

2024-11-26 16:18:33 来源:中国政协杂志2024年第22期 金学锋我有话说
0

  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政治优势和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希望人民政协“发扬优良传统,牢记政治责任”,要求“人民政协要完善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政治作用的工作机制,多做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工作。”75年来的实践证明,讲团结、重团结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和政治责任。我们要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弘扬优良传统、不忘初心使命,广泛凝心聚力、共同团结奋斗,着力画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

  一、发扬优良传统、牢记政治责任

  讲团结、重团结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大团结大联合是人民政协组织的重要特征。人民政协是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而产生的,也始终是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而存在和发展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因团结而生、依团结而存、靠团结而兴,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地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蕴含伟大的团结合作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协团结引导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推动各项社会改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作出了积极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政协围绕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政协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紧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充分发挥代表性强、联系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凝心聚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形成的优良传统,成为人民政协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宝贵财富,必须传承好、发扬好。

  讲团结、重团结是人民政协的政治责任。毛泽东同志说过,所谓政治,就是把拥护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取得成功靠的就是这个。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继续前进,就必须增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1]统一战线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广泛凝聚人心和力量,是人民政协助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必然要求和政治责任。党中央对人民政协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落实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完善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政治作用的工作机制等作出重要部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对人民政协“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好团结联谊的各项工作,作出具体规定。人民政协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以宪法、政协章程和相关政策为依据,增强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的责任担当,把更多的人团结在党的周围。

  二、践行时代要求、共同团结奋斗

  力量源于团结,奋斗创造业绩。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弘扬党的统一战线优良传统,认真研究总结人民政协成立75年来促进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大团结大联合的宝贵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全面领导,坚持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积极践行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更好担负起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推动形成共襄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合力。

  (一)自觉强化责任担当。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延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我国社会结构、阶层关系、思想观念、利益格局等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繁重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越伟大,我们的愿景越光明,我们的使命越艰巨,我们的责任越重大,就越需要汇聚起全民族智慧和力量,就越需要广泛凝聚共识、不断增进团结。”[2]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凝心聚力、加强大团结大联合的责任更重。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强化履职政治责任,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事业放在心上,推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二)把牢正确政治方向。人民政协开展统战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强,要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到实处。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特点,要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运用好党的创新理论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对人民政协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具有共同政治基础和奋斗目标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加的政治组织来说,是用科学理论凝心铸魂、强基固本的必然要求。科学理论就像一面旗帜,旗帜立起来了,团结奋斗才有目标和方向。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坚持和完善“第一议题”制度,及时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进一步实现政治上团结合作、思想上共同进步、行动上步调一致。总结提升常态化开展委员读书、理论学习、政治培训等工作成效,更好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能力本领,转化为有序有效开展团结联谊的工作实践。

  (三)不断加强合作共事。依照《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党外代表人士在各级政协中占有较大比例,换届时委员不少于60%,常委不少于65%;在各级政协领导班子中副主席不少于50%(不包括民族自治地方)。全国政协和省级政协有民主党派成员或者无党派人士担任专职副秘书长。政协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以及委员中的党外代表人士占有适当比例。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和组织构成特色,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政协党的各项建设,健全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机制,加强同党外人士的团结联系,发挥党员委员在政治引领、发扬民主、凝聚共识、合作共事、廉洁奉公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民主的作风团结人”,为党广交深交一大批肝胆相照的党外朋友。深化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学习教育,支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更好履职尽责,共同谱写政协团结合作新篇章。

  (四)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统一战线体现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关键是要坚持求同存异。在人民政协,“同”是基础和前提,“异”是客观现实和重要特征。政协委员来自方方面面,利益诉求、知识背景、社会阅历、生活方式等不尽相同,对某个具体问题的看法和认识总会存在差异,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有些差异在减少和消弭,同时还可能出现新的差异。一致性是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一致,多样性是利益多元、思想多样的反映,要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求同存异、聚同化异,自觉抵制和反对一切违背、损害、削弱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言行,不断增强固守政治底线的定力和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能力。

  (五)为实现共同目标任务团结奋斗。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是最有力的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一战线追求的团结,是广泛的团结,也是坚强的团结,是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向着共同目标前进的团结。”[3]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引导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把共同目标作为动力源和方向标,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推进协商议政。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调研,真切感知经济社会实际运行状况、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实事求是反映情况和问题,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鼓干劲,推动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

  (六)扎实推进制度化实践。完善人民政协凝心聚力制度机制,通过制度运行、民主程序和协商履职实践,提升协商出办法、出共识、出感情、出团结的水平,更好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自觉行动。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融入政协视察考察、调查研究、协商议政、协商式监督等各项履职活动中,有效汇聚众智和共识。深入实施谈心交流制度,政协党组成员同党外委员开展“一对一”谈心,交流情况、沟通思想、增进共识,及时反映重要意见建议。搭建机制性平台,通过委员科学讲堂、法治宣讲、委员通道、大会发言摘登、理论文章刊发等形式和载体,面向社会各界传播共识,传递信心和力量。加强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发挥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的制度机制作用,协助党和政府多做解疑释惑、理顺情绪、稳定预期、促进发展的工作,团结界别群众跟党走。

  (七)广泛汇聚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人民政协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新形势下,要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更好聚团结之力、担时代之责。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实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的作用,推动有关专门委员会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开展联合调研、联办协商活动。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组织开展“委员促三交”系列活动,召开少数民族界、宗教界反映社情民意座谈会,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充分发挥人民团体及其界别委员的作用,积极组织人民团体参与协商、视察、调研等活动,密切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和人民团体的联系。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引领,丰富专家协商、联动协商、专题研究、网络议政、线下交流、社情民意恳谈等载体内容,不断提升共识度、拓展团结面。完善联系港澳委员工作机制,密切同爱国爱港爱澳政团社团、各界代表人士的联系,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助力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全面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举办两岸基层治理论坛,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助推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邀请海外华侨代表列席全国政协全体会议、接待海外侨团来访。服务国家对外工作大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全过程人民民主故事、人民政协的故事,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正能量,助力营造有利外部环境。

  (作者: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委员)

  注 释:

  [1]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9页。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68页。

  [3]“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载《人民日报》,2015年2月13日,第1版。

  [4]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3年1月2日,第2版。

[责任编辑:张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