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全国政协第54次双周协商座谈会2021年9月10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正确认识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发展进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持续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同心协力打赢碧水保卫战,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言出力。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加快城镇污水处理等提出了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国务院制定颁发《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各地各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取得积极成效。
城建“好不好”,“里子”更重要
得从“根儿”上找答案【详情】
沿江省市与国有大企业在构建长江生态治理新体系上创造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比如,三峡集团与湖南省一起创新提出“企业运营,政府监管”的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
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工业废水和工业园区污水一般通过适当预处理后,排入城镇污水管网,与城镇生活污水合并处理达标后排放。但目前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
对于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应紧紧盯住:污水收集,合理确定污水处理能力,确保污水处理厂和再生水厂良性运行这三大要点,抓住要害,有重点地开展工作。
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调研组赴河南、四川实地调研发现,由于管网底数不清、建设长期滞后,设施短板和欠账问题突出,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长效保障机制、制定标准以及科技支撑等方面还有不少问题。
成都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2020年11月印发《关于优化水务管理体制构建供排净治一体化机制的试行意见》,对创新管理体制机制进行积极探索。
在去除污染物方面,我国的污水处理技术已稳居全球领先水平。但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仍需强化科技支撑,通过自主创新突破,加快构建水与人类清净自然的环境。作为多年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者,提三点建议。
从调研情况看,老旧城区过去忽略地下管道的铺设,很多排水管与市政管道尚未连接,甚至没有排水设计,雨污分流也不足,污水收集率普遍不高。
我国资源性缺水及水质性缺水状况并存,再生水因其来源稳定,对于替代常规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但全国范围内,仍存在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较低、污泥处理能力不足及资源化利用率低等问题。调研发现,城市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瓶颈主要是地方政府动力不足、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
针对当前城镇污水集中收集率偏低、污染物削减效能不足、污水管网设施底数不清等问题,部分城市水务部门正在开展污水管网设施在线监测、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但在智慧水务一体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数据应用、技术支持、资金投入以及人才储备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
我国城市地下管道规模巨大,年久失修普遍存在。近几年地下管道建设运维科技创新逐步受到国家和地方广泛重视,满负荷管道检测、小口径管道快速清淤、管道外土体松散及脱空隐蔽病害诊治等技术难题亟待破解,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高级专门人才匮乏的问题日益凸显。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事业发展迅速、成绩显著,然而污水处理技术现状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委员关于地方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投入不纳入地方债务考核限额的建议。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城镇污水处理等生态环保项目属于2021年新增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各地符合条件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均可以在国务院批准限额内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予以支持。
在城镇污水处理方面,现行标准规定了一级A、一级B、二级、三级标准,根据不同受纳水体的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提出了针对性管控要求。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很难通过一个标准解决全部问题。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九五”末(2000年),现代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十五”至“十二五”(2001-2015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以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倒逼各地加大污水管网建设力度。
委员的建言,问题看得准,建议水平高,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措施、狠抓落地落实,持续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